江苏师范大学伯藜学社暑期调研活动之黔东南特色乡村旅游对当地特色文化影响调研
发布时间 :2019-09-26

为调查乡村旅游对当地特色文化的影响,江苏师范大学伯藜学社的陶学子们利用暑期时间前往贵州凯里的西江千户苗寨和镇远古镇,对当地发展旅游对特色文化的影响展开调查。本次调研活动由陶学子修佳慧带队,参与调研的陶学子有王宇楠、杨国梅、花雪梅、郭盛娜和农爱婧。

7月13日,调研队乘火车抵达贵州西江千户苗寨,到达住宿地点的时候已是晚上9点,寨子里灯火辉煌,队员们对明天的调研充满期待。

第二天,西江千户苗寨工作正式开始。队员们或爬山登高,或走街串巷,或沿途询问,或入户调研,或行走在苗寨吊脚楼之中,或穿梭于热闹的街道之上。与村民们唠嗑话家常,了解乡村旅游对当地特色文化的影响;与游客们交流谈感受,了解游客们对当地特色文化的感知。

与游客交流.webp.jpg

经过一天的调查,小组成员们整理出一份调查报告,并在第二天上午找到当地的村委会。得知调研队的来意后,村干部给予了很多调查的意见和建议,看过队员们的调查问卷说道:“旅游发展对当地的文化发展有利也有弊的,但总体是利大于弊。几年前,苗寨的发展落后的,当地依托旅游发展,村民们才富裕起来,民族文化人们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与保护。苗寨的乡村旅游发展,也纳入到当地政府的扶贫计划中......”队员们希望此次的调查对当地的特色旅游发展有所帮助。 

旅途匆忙,告别了西江苗寨淳朴的村民们,小组队员们转战到历史悠久的镇远古镇。古镇的发展相对繁荣,游客也络绎不绝,队员们经过一天的调研发现,这里主要居住有汉族、苗族、侗族的人民,他们都有自己本民族的节日、习俗、文化信仰,幸福和谐地生活在古镇中。 

侗族人包粽子.webp.jpg

小组队员们通过几天的调查深刻的认识到了黔东南的风土人情,人口民族构成,以及发展旅游对他们文化发展的影响。古镇的发展相对先进些,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商业气息较为浓厚;千户苗寨的少数民族文化原真性保持相对完好,因地区偏远,基础设施等方面相对落后 。

队员们的调研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调研对象有刺绣的奶奶、修鞋的大叔、准备表演的苗族阿妹、半山腰挑着两筐草的伯伯、忙碌的摊贩和商户,还有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们......

即使在调研的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游客的疑虑、不配合,少数民族语言及地方方言难以沟通,环境天气的恶劣引起身体不适等,但想起陶爷爷在创业的过程中经历的千辛万苦,这点困难对陶学子来说并不算什么,反而教会了陶学子们吃苦耐劳的精神。队员们在调研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温暖,耐心帮助的路人,给加油打气的其它省调研小组,以及给予意见、分享经验的旅客......这一路上值得学习的很多,收获也很多。

调研合照.webp.jpg

调研队员对本次调研的主题——旅游发展对当地文化的影响也有了进一步发现。随着时代发展潮流,文化难免或多或少会受到冲击,在商业化的大背景下,只有保持初心,重视保护特色文化,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开拓创新,旅游和文化发展才能共同进步!

 撰稿:农爱婧

图片:调研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