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佳恩
发布时间 :2021-05-25

照片3.jpg

肖佳恩,男,2000年1月出生,汉族,籍贯河南洛阳,共青团员,南京晓庄学院文学院18级汉语言文学师范3班学生。

曾任伯藜学社副社长一职,获得“优秀骨干”称号、任2019年伯藜支教团副团长,表现突出;目前担任班级的班长,带领18汉语言文学师范3班连续两年获得“行知班集体”荣誉称号,个人多次获得“学生干部单项奖”、“优秀学生干部”等奖项;任文学院分团委学生会组织部部长一职,获得“优秀部长”称号。于2019年获得“优秀共青团员”、青马工程“优秀学员”等荣誉称号。

积极参加志愿活动,任“无边界”教育实践团团长,多次举办志愿服务活动,团队连续两次获得抗疫志愿服务中荣获团中央“千校千项”“最美团体”称号,获得南京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创新优秀案例、校优秀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等。

于2019年参加省大创项目,申请获得省级科研立项项目,目前在省级期刊《科教导刊(电子版)》发表一篇论文。参加寒暑期社会实践,两次获得校“先进个人”、“优秀调研报告”等称号。

情系伯藜:传递一份温暖

“一家人,很幸福”,与伯藜相遇,是他大学期间最大的收获。从小县城来到大城市,他觉得倍感陌生,畏畏缩缩,不敢坦露心声。在学院老师的推荐下,他加入了伯藜学社,参加晨读、晚共修、读书分享会,认识了很多朋友;参加营销挑战赛、素拓活动,他变得活跃起来;参加中秋茶话会、元旦包饺子,他感受到不一样的温暖,伯藜胜似一家人。慢慢活跃的他,也获得了伯藜学社的肯定,得到了“优秀社员”称号。

2019年,他想把伯藜的这一份温暖传递下去。在伯藜学社换届选举中,他获得了大家的支持、信任和鼓励,当选了伯藜学社副社长。在这一年里,骨干们参加了“镇江领导力培训”,感情深厚。同时他协助社长进行活动的举办,例如“暖冬行动”素质拓展活动、苹果义卖等等,为伯藜学社的发展出谋划策,督促部门的工作,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获得了“优秀骨干”的称号。

“这是一次难忘的体验,是绷不住的感动。”他这样评价2019年暑期的伯藜支教之行。在桑园蒲小学的这段日子里,他担任科学老师,收获了小朋友们的喜爱,他也想在这里,留下自己对孩子们的期待和温暖。在桑园蒲,大家都早起迎接孩子们,给小朋友们上课、做活动,支教团的成员们一起做总结,为第二天的课程做准备……伯藜支教行也受到了电视台的采访和报道。他说:“我会继续进行我的支教行,借一位学长曾说过的话,不是我们丰富了他们的童年,而是他们陪伴了我们的青春。”

志愿服务:一直在行动

作为一名陶学子,肖佳恩一直秉持着“自助、互助、助人”的行为准则。在学院中,他担任“无边界”教育实践团,组织开展线下服务社区、线上一对一课堂、微课堂等活动。除了组织策划,他还亲身投入到实践中去,为小朋友们做服务,进行一对一辅导、开展兴趣课程。

2020年,疫情爆发,“无边界”教育实践团开展了组织学生免费为中小学生提供线上“一对一”志愿服务,活动延续四个多月,服务对象达600余人,涵盖湖北、江苏等十个省份,他也参与其中,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2020年暑期,他作为团队管理人员之一,进行志愿者对接活动,协助“无边界”团队根据学生具体需求,制定一对一帮扶计划,解决暑期儿童陪伴问题。10月,他作为团长组织展开“与滨江开发区流动儿童手拉手”项目,每周末到滨江开发区,开展周末课堂,解决流动儿童陪伴问题和心理问题。2021年初,他又带领“无边界”教育实践团招募志愿者,为六十余名来自各省的小朋友展开一对一线上辅导,获得学生和家长好评。“在我国这么危难时刻,我虽然无法前往抗疫前线,但是我也不想是一个没有用的人,还有伙伴和我一起,我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这就够了。”

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他与团队成员不懈努力,“无边界”教育实践团获得抗疫志愿服务中荣获团中央“千校千项”“最美团体”称号,获得南京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创新优秀案例、校优秀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未来的日子里,他表示会继续服务社会,回报国家、社会、学校给予自己的机会。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知行合一”是陶行知先生坚持一生的原则,也是一直教导晓庄陶子的校训,他也一直谨记在心,并付诸行动。2019年,他作为项目第一主持人带领团队参加省级大创比赛。看过多少论文、听过多少讲座、熬过几个夜晚,进行项目材料的撰写,也一次次被打回,又一次次的修改,最后通过学院的筛选、学校的层层选拔,终于脱颖而出,获得了省级科研立项项目——《高校分类招生背景下专业分流现状分析——以南京晓庄学院为例》。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也遇到很多阻碍和瓶颈——网上资料有限、疫情爆发难以获取其他学校情况等等,他都一一克服。他选择和老师交流了解学校分流历史、调查收集本校同学对于该招生模式的看法,最终形成一篇论文《高校大类招生教育模式现状分析与对策——以南京晓庄学院为例》,并且发表于省级期刊《科教导刊(电子版)》。这件事情的成就感,对他来说,少了背后的努力与汗水,就不作数了,这是一次成长的蜕变。

与此同时,他还注重个人思想的提升和能力的锻炼。他积极学习团党的知识,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帮助同学,服务学校与社会,获得“优秀共青团员”称号;他参加校级“青马精英班”,认真听课,仔细做笔记,同时发表自己的看法,获得“优秀学员”称号;他积极递交入党申请书,严格以党员的原则要求自己,目前已经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

自入校以来,他一直担任班级的班长,为班级服务,做老师与同学们的纽带,积极组织班级活动,在班级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将18汉师3班打造成一个明德崇美、博学笃行、上进团结的大家庭,他也在班级工作中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大二时他担任院学生会组织部部长一职,认真做好团的工作,与老师、同学配合,获得“优秀部长”称号。对他来说,这些工作也是磨炼,提升了时间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班级和学院更好的发展能让他忘记工作的繁琐和辛苦。

2021年冬天,他回到家乡实践,对农村地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情况展开调查,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深入学生家中,调查十余名学生及家长对于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了解程度和看法。在团长的带领下,和其他成员们一起经过数据分析、修改后,形成调研报告。这次实践活动丰富了他的经验,也让他发现基础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更让他坚定回乡做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决心。

世界在变,人不改变;时间在走,奋斗不停。“九寸之木,生于毫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多的话有时也是一瞬间的智慧和激情,行动才是最重要的。他会一步一个脚印,锻炼能力,提升自我,服务社会,做行知精神的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