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成长·交流传承”——2023年春季社长交流会线下工作坊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 :2023-04-07

4月1日—2日,以“传承·交流”为主题的2023年春季社长交流会线下工作坊在我会成功举办。基金会秘书长张利伟和项目部同事与22所项目合作院校伯藜学社的社长共同中参与了此次工作坊。工作坊在前期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围绕主题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整个过程包括赋能授课、问题引导讨论、经验分享交流等众多环节,有效地增强了社长们的管理能力,促进了经验的交流与传承,为社团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秘书长致辞.jpg

张利伟秘书长在开场寄语中表示:“社长们在疫情期间带领骨干团开展了很多的活动,取得了很多成绩,在此表示感谢。”他结合基金会近期的调研走访情况向社长们提出四点殷切的期望:1)做好疫情后陶学子间的连接和凝聚;2)加强社团制度建设;3)加强社团文化建设,特别是伯藜“家文化”的探索;4)推动社团的资源整合。张秘书长还特别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提醒各位社长“作为陶学子,学习是第一位的”,希望社长们注意自身学习的同时,要与社长团商量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督促陶学子“少刷手机,多看书,多跑图书馆”,促进陶学子的学习。

花絮-破冰-找自己.jpg

花絮.jpg

在前期的需求调研期间,“社团管理能力不足”是被社长们提及最多的。针对此项需求,基金会特邀了东南大学团委文体部、学生社团管理工作部部长罗澍老师、ICF国际教练联盟认证教练张媛老师为社长们进行了专门的赋能培训。罗澍老师以《同行之道,行而不辍》为题对高校学生社团的定位认识、学生骨干的能力养成和学生社团的传承与发展等内容娓娓道来,帮助社长们分析了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管理问题和学生骨干的成长路径,开拓了社长们社团管理的思路与眼界。一位社长在培训后表示:“在罗老师的分享后学习到很多举办活动时的重点。在活动中,要得到的产出不只是活动的成功举办,还有参与者收获的东西,如: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张媛老师的《授权分工与时间管理》课程则精准地爆破了社长们统筹协调和时间管理的能力,通过细致的步骤引导和工具练习,让大家掌握了授权的三步骤及通过时间矩阵模型来提高自己效率的方法。

在项目结束后的摸底中,两位老师的课程均被反馈称“收获最多的环节”。

 赋能-罗澍.jpg花絮-课程参与式.jpg

针对社长们提出的“学社工作经验不足”的需求,此次工作坊专门设计了真人图书馆、世界咖啡、师生交流、快闪市集等丰富的参与式体验式的活动。来自江苏科技大学的夏小鸿、东南大学的宋佳熙、江苏大学的安娇等三位老社长以真人图书馆的形式从社团的管理、如何处理社团的关系、如何开展社团活动这三个方面分享了她们的经验,并与现任社长们进行了热烈的交流问答。世界咖啡是本次培训最受欢迎的内容,在陈超金老师的带领下,社长们围绕“后疫情时代如何提升骨干的积极性”“如何诠释‘家文化’的内涵”等议题展开了共创式的讨论。师生交流中各位社长感受到了基金会老师们的智慧与关爱,得到了悉心的工作指导。快闪市集展示了各校的特色活动,大家在交流中评选出了“新生宿舍走访”“爱心屋”“家谱”等最受欢迎和值得传承学习的学社活动。

老友-安娇.jpg 花絮-世界咖啡 (2).jpg

PLI_6451.jpg

花絮-课程讨论.jpg

紧张的工作坊学习在周日中午接近了尾声,结束前的“爆米花”活动给了大家一个回顾和抒发离别之情的机会。“这里真的给了我家的感觉,非常奇妙。这一次培训有种我重新回家的感觉。希望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把伯藜建设得更好”“这三天两夜很好地诠释了伯藜的‘家文化’——言传身教。回去以后,我会把所学的内容传给他们,他们再传给更多的陶学子”“最大的帮助是排除了我的情绪困扰,我甚至想再留任一年。即使是退任之后,我也会像其他社长说的那样,给他们一个肩膀,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

 颁发结业证书.jpg

沈老师.jpg

陈老师.jpg

最后,基金会江君老师为参加工作坊的社长颁发了培训证书。社长们在依依不舍中踏上归途,他们也将带领伯藜学社踏上新的征途。

 大合照.jpg

基金会以培养陶学子成人、成才、成业为使命,以伯藜学社为基础的“社团育人”是基金会战略规划的重要路径。社长交流会工作坊通过搭建社长们交流互动的平台,促进社长间交流和分享社团活动及管理经验,结合社长们的能力需求,通过针对性的课程提供赋能培训,从而提升社长社团管理的综合能力,最终实现社长们带领骨干团不断提升伯藜学社服务水平,助力所有陶学子成人、成才、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