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趟大西北
发布时间 :2015-08-02

走一趟大西北

从南京到敦煌,横穿大半个中国,山山水水,人文风情,我想用文字记下这一路的足迹。

坐在支教甘肃的火车上,车窗外不变的风景贫瘠辽阔的大地,夕阳西下,我们都没有倦意,都想把这大西北好好地走一趟,掀开她的历史风尘,看看她的人文民俗。

18个小时寂寞的长途,终于到达第一站甘肃天水,大家都很兴奋。在当地学长的推荐下,我们来到了麦积山。麦积山,是西秦岭山脉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麦积山为典型的丹霞地貌,因形如农家麦垛而得名,这也体现了当地人民以农业为生。

麦积山石窟的楼梯很陡很窄,但和大家一起走也克服了一些恐惧,一直爬到最上端。总是在佛像面前看到很多的钱币,可能是游人以为用这种方式可以求得好运气。说实话,我们都并不喜欢这种方式,看到佛像身上满身的钱币觉得很扎眼。很多景区游人向湖里投币祈福,严重污染了水资源。这个社会太利益化,认为金钱可以买的来好运,殊不知这给工作人员的工作也增加了负担,是不太文明的行为。麦积山顶峰的视野很是辽阔,青山郁郁葱葱,风景秀丽宜人。照片中的三尊佛像中,最右侧已经被风蚀。但为了还原真实的历史,并没有修建,也让来来往往的行人看清了麦积山的佛像构造。

714号到720号是在上马小学支教的日子,也是“晓伯藜”十一位团队成员最刻骨铭心的日子。我们吃一块饼,喝一瓶水,睡一张床,一起坐十几个小时无座的火车。每天仰面的是蓝的让人融化的天空,呼吸的是自由清新的空气。虽然水资源匮乏,我们都一星期没洗澡,每天都刷一次牙,洗一次脸。但每天都很忙碌充实,早晨六点起床,晚上都要到凌晨以后才能睡觉。躺在拥挤的小床上,一闭眼就能睡着,痛并快乐着,从来没有一个人抱怨。我们学会了团队合作,每天和搭档一起上课、做饭;我们学会了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洗衣洗碗,分享自己的食物;我们学会了管理和效率,每晚七点准时开会总结、分享、鼓励;我们家访的路上爬过不知道多少度的陡坡,两个多小时的山路最后嗓子都冒血,依然一路欢唱。

这是我第一天给孩子们上课,掩盖不住兴奋激动的心情。我首先给孩子们介绍了我们的团队以及成员,讲了南京晓庄学院,陶行知爷爷,讲了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陶欣伯爷爷。孩子们接触了人和事都很少,听着我讲的故事都哇哇地惊叹着。我们孩子们走过最远的路是哪里,他们走过最远的路也只是下山到镇山。我告诉他们,你们还小,但要有一个远大的理想,去看看大山之外更广阔的世界。

上马小学用水条件差,该校王主任在离校10分钟路程的山沟里挖了一眼泉水,是小学唯一的水源。当我们看到这口泉时,很是诧异,孩子们都是直接喝,我们也跟着唱了一口,果然还挺好喝的,农夫山泉有点甜哈!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每天下山挑水也成了我们支教日子里的乐趣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在短短一周的支教日子里,晓伯藜支教团产生了一对情侣哦,是谁就暂时保密啦,大家以后一定会知道的。每天朝夕相处,苦中作乐,十一个团队成员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有情侣出现也是可喜可贺的事,不过一开始还是很诧异。大家都默默地送上祝福,希望他们可以带着这个夏天的美好运气一直走到最后。后来一直是我们调侃的对象,也成了我们漫长旅途的话题之一。

明天我将要离开,熟悉的地方和你。我会牢牢记住你的脸,我会珍惜你给的思念,这些日子在我心中永远都不会抹去。可爱的29个上马小学孩子们,亲爱的老师们,善良的村民们,我们会在远方为你们祝福!

721号我们集体下山乘车来到了兰州,第一件事就是迫不及待地在当地学长带领下一起吃了兰州拉面,果然名不虚传。兰州牛肉拉面做为兰州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像江苏人吃米一样,对于甘肃人来说,面是主食。汤镜者清,肉烂者香,面细者精”,兰州拉面有“中华第一面”的美誉。可能拍的不是很美观,但是真的色香味俱全,是我们吃过最好吃的面。

接着我们来到了中山桥,中山桥有五座弧型架拱梁,气势雄浑,被誉为“天下黄河第一桥”。使我联想到上海外滩的白渡桥,伴着这滚滚黄河水,也可以上演一出琼瑶戏。我们的朱亚园同学在众目睽睽之下,爬上这桥架,大声呼唤着她的书桓,“书桓,书桓,你不要我了么。。。。”后来我们也就默默走开了,说不认识这疯女人,哈哈。黄河水波涛汹涌,脱下鞋去,在炎热的夏天感受到冰凉入骨,实在坚持不了太长时间。掬一捧黄河水,掬一捧黄河思绪,滚滚黄河水仿佛让我们看到了黄河作为母亲河的博大胸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乘坐在游艇上面,惊心动魄,尖叫不断。一个急转弯差点把我甩出去,太惊险了,下船之后久久回不过神来。

   在兰州的第二天我们一起去了水车博览园,兰州是水车之都,山水相连的美丽城市。这个主题公园抽象化了的兰州水车的一个组成部分,以此来表达兰州水车这个主题。路过很多风景,看到一些情侣在拍婚纱照,他们真是会选地方,美丽的自然风光是怎么都模拟不出来的。现在我们用水有水井,自来水,抽水泵等各种工具,农业灌溉也方便很多。古时候的水车运用也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我们的世界会更美好。这些水车被完好地保存下来,有利用风力的,有的靠人工手摇或脚蹬,也让我们看到了古代人民生活劳作写照。

   722日晚我们乘上开往敦煌的16个小时无座的火车,23号到了敦煌,有些疲倦,不过大家还是克服种种困难,开始了我们敦煌两日游。一望无尽柔软的沙漠,蓝的透亮的天。第一次看见沙漠里的海市蜃楼,来得快消失的更快。远处的雪山可望而不可及,她一直存在于我们的视野中,司机说,这雪山太远我们到不了,不免有些遗憾。不禁感叹,好一个变幻莫测神奇的大西北!我深刻地体会到为什么沙漠难以生存,很多人挑战穿越沙漠却没有成功。因为孤独,以为绝望。缺水是客观条件,我们都准备了很多水,但依然觉得很渴。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不小心走散,当我意识到自己独自一人的时候,四周只有望不尽地荒漠,狂风乱沙吹得我睁不开双眼,灼热的太阳烤得我口干舌燥,庞大的绝望向我袭来,感觉自己快坚持不下去了。后来看到我们的大巴车停在不远处,我一步一步走过去,回首走过的脚印,每一步,都走得很无助。那种恐惧是我从没有体会过的。试想一下,如果给我足够的水源,我依然没有勇气独自走出沙漠。

    能在沙漠里存活的动植物寥寥,胡杨就是其中的“沙漠英雄”。活一千年不死,死一千年不倒,到一千年不朽。我也很敬佩胡杨,能耐的住这沙漠的千年寂寞。所以在很久以前,一对夫妇的孩子早夭,他们很舍不得这个孩子,截取胡杨的一段给孩子做了棺木,后来一直保存下来,成为干尸存放于阳关博物馆中。胡杨林是荒漠区特有的珍贵森林资源,它的首要作用在于防风固沙,创造适宜的绿洲气候和形成肥沃的土壤,千百年来,胡杨毅然守护在边关大漠,守望着风沙。胡杨也被人们誉为沙漠守护神。胡杨对于稳定荒漠河流地带的生态平衡,防风固沙,调节绿洲气候和形成肥沃的森林土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荒漠地区农牧业发展的天然屏障。

                      在敦煌我们随着导游去的六个地方分别是敦煌古城,阳关,西千佛洞,汉长城,玉门关,雅丹地质公园。一路向北,一路惊喜。敦煌古城是很多大漠电视剧的拍摄基地,我们旅行的时候碰巧遇到一个拍摄剧组,只不过我们都不认识,他们也很辛苦的,你看不见的都是高温辐射,狂风乱沙。

西出阳关无故人。我幻想着元二使西安路过这阳关口,望见饮酒送别的王维,在这荒凉的大漠之中,未免有些伤感孤寂,走出这阳关古道再也没有原来的知心朋友。在古代,拿着朝廷批的通关文牒走出阳关古道就是出国了,是不是比现在出国容易很多?只是落叶归根,外面的花花世界再怎么好,最怀念的还是最熟悉的故土,那才是魂牵梦绕的家园。所以国人的乡土情结很浓厚,古人更是如此。

 

 我们也体验了一把出国的感觉。继续跟随我们的大巴来到了西千佛洞,西千佛洞和莫高窟是差不多的,只是规模较小,所以我们没有长时间停留。更没有预料到没有订到莫高窟的门票,又是一场遗憾。

到了汉长城以后,经历了半天风沙的洗礼,有的小伙伴累的没力气只好休息一会了。我还是坚持走下车来,走近看看。汉外长城遗迹分为南北两线,在茫茫的干旱草原上,这两条长城遗迹近代曾为自大青山后通往新疆商路上的坐标。然而现在经过日化风蚀,也只剩下不到两百米的遗址了。                玉门关一直存在于语文课本和我的想象里,即使身临其境还以为是幻想。玉门关俗称小方盘城,位于敦煌城西北80公里处。相传西汉时西域和田的美玉,经此关口进入中原,因此而得名。在玉门关景区,可以欣赏到一望无际的戈壁风光,以及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形态逼真的天然睡佛以及戈壁中的沙生植物。这些景物与蓝天、大漠、绿草构成了一逼辽阔壮美的神奇画面。玉门关为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起到重要作用。唐代诗人王之涣《凉州词》有言,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苍凉悲壮之感油然而生,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然而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景象,也只是一望无际的荒凉。从玉门关观景台眺望,可以看到一小片绿洲,我不知道那是不是后人改造了。走在光秃秃的沙漠里,找准方向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我好像看到保家卫国的将士在坚守自己的岗位,岿然不动。

在敦煌第一天的旅行以雅丹日落为结尾。雅丹地貌,俗称“魔鬼城”,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有狮身人面像,凤凰和蛋的造型以及各种奇形怪状的地貌。太阳东升西落,雅丹的落日在晚上九点左右,十点夜色才降临。我在想,如果把我们之前陶学子的节目《卓玛》搬到这大漠之上,又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落日的余晖洒满荒漠,小伙伴都摆起了造型留念。一场场亘古的清风,历经千千载,万万年,岁月在广袤的大地上留下了皱纹,蓝天白云,金沙翻腾,真是一部西北传奇!

      在敦煌第二天的行程是去了鸣沙山和月牙泉。当时空气的温度是40度左右,沙子的温度在50度左右。我们的帆布鞋橡胶都被烤化了,有个小伙伴抓了一把沙子玩,随即手就被烫红了。但我们还是走完了鸣沙山和月牙泉的路,拍照留念。在鸣沙山看到驼队,驼铃清脆,耐得住沙漠高温的动物也只有骆驼了吧。在文明中外的丝绸之路上,骆驼作为沙漠交通之一,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弯清泉,涟漪萦回,碧如翡翠。泉在流沙中,干旱不枯竭,风吹沙不落,颇为奇观。历代文人学士对这一独特的山泉地貌,沙漠奇观赞叹不已。不过天然的月牙泉被日晒风吹越渐蒸发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月牙泉有人工修建的部分,也会定期向里面注水。我们半路休息,在枣树下乘凉,玩起了自拍。

 

 

 

回来后我们我们的肤色就成了一致黑啦,晚上大家一起去逛了敦煌夜市,很是热闹,吃了敦煌特色的臊子面,也很美味。挑选了一些纪念品回去,买了大漠骆驼,龙凤铃,平安铃等。休息一晚就又出发啦,下一站,嘉峪关。嘉峪关长城并不是很壮观,我们就决定不进去了,我们在嘉峪关停留的时间不长,没有去的成嘉峪关景区,大家一起去采采风就回来啦。嘉峪关市民没有什么夜生活,大约在七点以后,他们的店铺商场之类的就关掉了。

在嘉峪关第二天就坐上了去古都西安的火车,我们都是第一次来西安,大家都很激动。一到西安就吃上了陕西特色羊肉泡馍,大家都吃的不太习惯,不过还是很有特色啊。陕西人民的饭桌上馍是不可少的,所以泡馍也就成了一种速食品吧。西安是一个古色古香的城市,我们一路从小寨到大雁塔到钟楼、回民街、朱雀门。回民街有很多有特色的东西,麦芽糖与花生的故事,我们吃了西安的手工酸奶,桂花糕,搅搅糖,石榴汁,炒土豆。在回民街遇到会打非洲鼓的民间艺术家,他们的鼓声随着音乐的节奏律动,会玩音乐的人身上总是带有一种特殊的气质,吸引了来往的游客驻足。在他们身上看到,对于音乐来说,情绪和个人表现力很重要,很能带动气氛。西安第一天就这么愉快地结束了,我们也找到了一家很满意的青旅。老板是一个很有情调的人,和我们很聊的来。他曾独自步行川藏线80天,是陕西青协的成员,他把自己的青旅布置的浪漫温馨,我们都很喜欢他。老板叫洋仔,他和我们分享了一句话,“年轻,就应该多走走!”

 

 

    在西安的最后一天因为赶时间没有进兵马俑,不过还是跑到了临潼和秦始皇像合了一张影。多少有些遗憾,没关系,这个城市我们以后还会来的。我们就在这里分开,以支教始,以旅行终。但这个夏天,刻骨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