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我的幸福
发布时间 :2011-04-21

徐州师范大学   万芳

    2011年,我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和家人一起过了一个完整的新年了。
    我生活在一个不完整的家庭,自6岁时就开始了过只有三个家庭成员的新年了——妈妈、哥哥和我。虽然人少,这十几年来倒也习惯了。
    2007年我以全校第二的中考成绩幸运地被选进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读高中。那年冬天,哥哥也应征入伍,到了甘肃一个部队里。他一走就是三年,直到今年春节才赶回来。记得那几年的春节我和妈妈都是这么过来的:
    大年三十前五天左右回到家(学业压力比较大,回来得较迟);因为妈妈腿脚不便,所以一切体力活都得由我来完成,那时的我撑起了一片天。第二天乘着村上的拖拉机上街买年货,什么包包子需要的面粉,拜年的礼品,鞭炮,对联,日用品,蔬菜,水果瓜子之类的。有时候碰不上车就只能自己用麻袋背着一大堆东西走回来,农村并不像城里随时可以购物,买东西得赶集,每隔三两天才有一个集,有时候还赶上不逢集的情况,所以买东西就是赶时间,在那一个集上尽量把所有的东西给买全了,买倒是容易就是提回家太累。第三天,上午帮着妈妈洗菜、和几盆面,四处拾柴火准备着次日做包子,下午洗衣服、彻底打少卫生。第四天一整天就是在姨妈家做包子,晚上回来家洗个热水澡。还没来得及缓口气,就赶上过年了。大年三十,上午妈妈忙做饭,我则忙着贴对联,上坟给爸爸、大伯、爷爷、外公烧纸钱,割桃树条插在窗户上、床底下、装在口袋里(我们那儿的一种习俗,说是能避邪),待一切忙完以后已经是下午2~3点钟了。中午吃饭的的时候,妈妈总会念叨哥哥,担心他在部队里过得辛苦,我默不作声,因为我深深地知道哥哥他的确过的不好,不是因为生活得累,而是他太想家。妈妈看了看她一时忘记而多准备了的一副碗筷,然后也不说话了。我们还是互相将最好吃的夹给对方,但是温馨中却少了几许欢乐的气氛。我们都只顾着吃饭,好像在完成某种紧急的任务似的。晚上,我们会到舅舅家和他们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等到十二点钟,舅舅会准时放一卦长长的鞭炮,鞭炮声夹着新年的欢呼声,我和妈妈也融进了别人家的欢乐中。
    然而,今年可不一样。哥哥从部队探亲回来,我再不需要干那些男人干的体力活了。我可以站得远远的享受那鞭炮带给我的无尽欢乐而不用抖抖嗦嗦地去点燃鞭炮,我可以只管购买而不用担心东西太多提不完,我可以安心的看看书而不用到处拾柴火……水有人提了,东西有人买了,柴火有人拾了,对联有人贴了,一切工作都变成了一种享受。担子有人帮着扛的感觉真好!
    今年过年,妈妈第一次端起了酒杯喝我和哥哥敬的酒,桌子周围的座位第一次显得没有空缺(桌子有一边靠着墙壁)。我们边吃饭边聊哥哥这三年来的和我在学校里的趣事,我们每个人的脸上都绽开了幸福的花朵。这是我们家从未出现过的欢乐场景。晚上我也是三年来第一次听见了自己家门口的鞭炮声,三年来第一次欢乐在自己家的欢乐中。
    我回学校是妈妈帮着收拾的行李,哥哥送我上的车,我感到很幸福,因为我再不用在同学面前装英雄说自己不喜欢别人送了,我并不是一颗孤独生长的野草,我也有人疼有人爱有人呵护。
    即使好景不长久,我们又都分开了——哥哥回到了部队,我回到了学校,妈妈进了一家服装厂。但是我依旧感到无比幸福。我再不用为妈妈和哥哥担心,再不用为自己学费、生活费发愁(学费可以贷款,生活费有陶欣伯爷爷的助学金),现在的我可以安心的去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我觉得一个人能够无所忧的奔跑在自己梦想的道路上,就是世间幸福人。
    那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的分离并不是愁别,而是幸福的延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