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师大伯藜学社暑期支教首轮考核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 :2016-04-22

    为了响应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助学创业,立己达人”的理念,学习基金会授人以渔的助学方式,将爱心在校园外、在基层社会进行传播,主动为中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社开展了一系列暑期支教前期准备工作并对报名参与者进行了首轮面试考核。

    为让更多陶学子知晓此次支教项目,我社在前期通过网络宣传、各部门内部宣传及邀请有经验的支教团队举办宣讲会等多种形式扩大影响力。而后,为让暑期支教能够顺利高质量地开展,我社指导老师邵林玉多次召集主席团及各部门部长共同商讨,以尽快完善支教时间、地点、内容、主题等多方面前期准备工作。经过与多位陶学子深入交流,我社最终确定将15级陶学子陈伟廷曾就读的家乡小学——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仁县爱心一六二西洋小学作为此次暑期支教的目的地。在正式选定支教地之前,我社通过联络当地政府和该小学校长等方式展开了对陈伟廷家乡小学的调查,并经整理形成调查报告和PPT,让大家能够进一步地了解支教地的具体情况。万事俱备后,我社为选拔出高素质的支教成员,特精心制定了一套别具一格的选拔方式。

    2016年4月17日早上9:00,阳光明媚、春风和煦,江苏师范大学伯藜学社迎来了支教首轮考核,参与考核的人员为各校区报名的陶学子。与以往常规的面试提问方式不同的是,此次我社采取了从师大泉山校区徒步走到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的“体验式”考核方式,全程约7.6公里。这一新颖独特的考核方式旨在锻炼陶学子吃苦耐劳的能力,让大家亲自体验大山里的孩子徒步上学的艰辛,考验大家的体力、耐力与面对困难时的心态,从而挑选出身心全面发展的优秀支教成员。

    出发前,我社主席助理仝露露在校园纪念品公司展厅给大家呈现了一个有关支教的视频,视频中老师和孩子们彼此关爱相互依靠的画面感动了在座的每个人。紧接着15级陶学子陈伟廷以PPT的形式为大家介绍了他的家乡小学即此次支教目的地。看着图片中险峻曲折的山路、简陋闭塞的环境,大家眼神中流露出的不是迟疑和害怕,而是想要克服重重困难的坚定目光。放映结束后,一些陶学子提出了疑问,如“支教的住宿问题如何解决?”“老师与同学们的沟通交流是否存在障碍?”陈伟廷一一详细解答。

    参与支教选拔人员共同观看支教相关视频

    陶学子陈伟廷为大家介绍支教地点情况

    大家对支教提出自己的一些疑问和想法

    上午9点20分,参选队伍被分为七组,每组由组长带队从泉山校区出发。踏着春天的气息,大家欢声笑语,创业部部长李文莲还为陶学子们唱起了歌,悦耳动听的歌声让大家的步伐更加轻快起来。长路漫漫,一个多小时后,很多同学都显得有些疲惫,悬在高空中的太阳也不时地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发出刺眼的光芒。此时一位陶学子眉毛紧蹙面色发白额头上也集满了细密的汗珠,经询问才得知这位同学前一天还发着高烧,当大家让她停下来休息时她却说:“这点困难不算什么,我可以坚持的。”听了她的话,陶学子们纷纷受到了鼓舞,面带微笑继续大步地前进。在徒步过程中,一位组长在闲聊时问组员曹圆媛:“你能忍受支教地艰苦恶劣的环境吗?”“越艰苦的环境越能激发人的斗志,只要我们一起努力,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克服各种困难。”曹园圆坚定地说道。在大家的相互鼓励中,队伍始终整齐有序地前进着。应和着春日的气息,陶学子们一路愉悦地探讨支教的行程,守望支教的心路,感悟人生的坚固。

    陶学子不畏辛苦,徒步前往目的地

    创业部部长李文莲用歌声给大家鼓劲

    参与支教选拔人员成功到达目的地并合照留念

    回来的路上12级陶学子王丽娜感慨说:“这次特别的考核真是一次难忘的经历。”的确,从师大到矿大徒步行走的考核方法比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提问面试更有效果。一方面可以让队员亲身感受支教的艰辛,找出能真正坚持到底的人。另一方面,在行走的过程中大家能相互交流,增进感情,培养团队意识。

    我们的支教团队需要的不仅仅是学习方面占优势的成员,更需要有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所以此次特别的户外“体验式”考核方式可以选拔出多方面能力突出的支教者。相信这次小试牛刀后,大家定能对自身有更清晰的认识,对支教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人生走在路上,守护放在心上,路途的艰辛只有经历了才会知道,心灵的守望触动了才知去回报。支教,我们来了!  

通讯:孙雨   摄影:陈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