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之火点燃梦想
发布时间 :2023-09-19

“一群人聚在一起,就产生了创新的点子;他们一起行动学习,就产生了创业的可能”。9月16日,来自22所项目合作院校的41位伯藜学社分管副社长、创业部部长(或副部长)相聚在基金会,共同参加2023伯藜学社创业部工作坊项目——交流创新创业活动举办的经验、学习体验创新型活动的举办形式。他们大多刚刚上任、对于学社工作充满热情和期待;他们思维活跃,主动推进学社活动的创新——火热的氛围持续了一整天。

破冰游戏2.jpg

当天上午,在轻松愉悦的“本草纲目”跳操和“抱团破冰”活动中,各校骨干相互介绍,自发交流,积极对话,场内气氛热烈。

秘书长2.jpg

张利伟秘书长为骨干们解读了构建创新创业思维的意义和内涵。他认为,在“剩”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所有人需要对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反思和重构,而“创新创业是通往未来的一把钥匙”。他告诉陶学子们,“创新创业具有四个典型特征,分别是:敢为人先、行动意识、逆向思维和行动学习力”。张老师强调,基金会开展创新创业项目的意义不是鼓励每一位陶学子都去创业,而是在于培养陶学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倡导大家主动规划和积极探索自己的职业和人生,形成“负责任”“能抗挫”的心理特质,学会独立思考、客观判断,以积极的心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

三巨头.jpg

通过提前观看和学习基金会“创新创业教育和支持生态体系”的项目介绍和宣传视频,以及在现场与基金会的老师们以圆桌的形式深入交流,骨干们充分认可了创新创业赋能伯藜学社、赋能陶学子的理念。他们就陶学子参与学社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陶学子们关心的关于创业选择等话题与老师们进行了探讨和交流。大家达成的共识是,“创业的实质在于创造价值,应结合个人的规划和能力做出人生选择。”

 共创.jpg

在随后的工作坊交流环节,新晋骨干们分为六个小组、经过两轮讨论,从学社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形式、活动的组织流程、活动的质量提升、部门工作的团队氛围等方面分享了各社的经验。他们认为,部门工作重点应聚焦在提升部员凝聚力、开展一批更有意义的活动上。此外,骨干们还分享了各自学社举办的特色活动和活动经验,包括“伯藜杂货铺”“非遗创新推广”等创新活动,以及“苹果义卖”“城市生存挑战赛”等经典活动。

组队5.jpg

组队3.jpg

组队4.jpg

下午,郑哲老师带领大家学习并体验了“伯藜火种节”的完整活动流程。首先,他细致的介绍了筹备这一活动的过程和注意事项。紧接着,在郑老师的组织下,41位骨干们亲身体验到“火种节”的紧张、刺激和趣味。郑老师鼓励大家发散思维,他说,“创业的点子可以疯狂而愚蠢,可以天马行空。”于是,陶学子们纷纷回顾自己的儿时梦想,其中不乏“时空隧道”“神奇药丸”等有趣的想法。每位参与者都获得了上台表达的机会,以及在团队内发言和共创的机会。经过思维先发散后收敛的过程,一个个创业“点子”逐渐清晰。随后,各团队激烈讨论可行性方案的落地,初步形成产品“原型”,并互相交流试用“产品”。最终,通过短时间、高强度、协作式的团队共创,大家分别完成了“非遗养老”“时光隧道”“御灵宗——灵兽坐骑”“宜奢”“天枢星——随身物品定位贴”“器官种植”等6个项目的创业路演。 

“火种节”是由“校园VC”发起的一项活动,“通过组队完成挑战任务的设计冲刺马拉松”。自我会向伯藜学社创业部普及该活动以来,已有9所伯藜学社先后举办过“伯藜火种节”活动。我会期望通过推广这一创新创业项目活动,帮助更多的陶学子突破认知的局限,通过创新创业的学习全面提升自己,构建创新创业的思维方式。

合影.jpg

“这次工作坊转变了我的思维方式,引发了我的思考。我想在消化吸收之后,把‘伯藜火种节’带回自己的学社”。本次工作坊项目准确聚焦伯藜学社创业部开展活动的难点,促进了骨干之间的跨校交流,成功激发了新上任骨干的热情。他们切身感受到自身所具备的创造力和创新潜能,用创业的思维创造价值,突破自我的舒适圈,让创新创业之火在伯藜学社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