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之路,从培训启航——2025年伯藜支教培训班顺利举办
发布时间 :2025-06-11

今年夏季,“伯藜支教”项目将再度于祖国7个省区的16个区县展开,为当地儿童带去一段缤纷多彩的夏令营时光。为助力16支“伯藜支教团”做好支教筹备工作,提升支教期间的服务水平与队员的支教能力,基金会于6月7日顺利举办2025年伯藜支教培训班,每支团队均派出2名代表参加本次培训。本次培训内容包括带队老师经验分享、支教老友心得交流、儿童管理与教学实务、安全教育及团队共创多个方面,全方位提升支教队员的支教认知水平与实践操作能力。

图片 2.png

培训开场后,基金会“伯藜支教”项目负责老师陈超金首先对所有同学的到来表示欢迎。他以时间为脉络,向同学们介绍了“伯藜支教”项目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几支队伍到如今每年都辐射多省区的规模,每一年的“伯藜支教”都凝聚了陶学子的热情付出,也见证了无数孩子的成长与笑容。陈老师寄语同学们,期待大家在今年夏季继续书写“伯藜支教”的精彩篇章。接着,陈老师带领同学们开展了两个破冰小游戏。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来自不同高校的支教队员们迅速打破隔阂,在互动协作中增进了解、拉近距离,为后续培训及支教工作的默契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

WPS拼图0.png

图片 5.png

带队老师分享环节,基金会特邀南京林业大学伯藜学社指导老师成加鑫为同学们分享她多年指导伯藜支教团的工作经验。在团队建设上,成老师强调从精准选拔队员入手,通过简历审查、试讲提问等环节,考察队员授课、课堂管理、沟通协作等能力。课程设置方面,依据支教当地学生认知阶段和心理特征,融合学校需求与专业特色,打造艺术、实验、手工等多元课程,并运用多感官参与、问题引导等教学法,平衡理论与实践。团队管理则结合多种效应理念,应对招生、课程调整、心态变化等问题,保障支教顺利。最后,成老师还针对同学们提出的共性问题一一解答,为参训的同学们呈上一份全方位的“支教攻略”。

WPS拼图3.png

随后,基金会副秘书长江君带领同学们聚焦支教安全话题,为支教工作筑牢安全防线。江老师首先强调安全意识重要性,指出支教安全需覆盖队员人身安全、儿童监护安全、教学环境安全等多维场景。针对风险防控,江君老师提出安全预防“四步法”,从风险识别、分析、评估到策略制定,形成完整防控链条。在应急处置方面,明确“冷静、求援、上报”三大原则,并细化不同场景的应对流程。此外,他要求各支教团队编制《安全风险预案手册》,将安全管理贯穿支教全程,以制度化举措筑牢安全防线。

WPS拼图1.png

曾经参与过支教的老友们,他们的亲身经历为即将踏上支教之路的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江苏科技大学2022级的陶学子郭自豪和江苏大学2023级的陶学子王子剑,以“支教老友”的身份莅临支教培训现场,分别以“多维度课堂设计”和“打造一个高效且温暖的团队”为主题,分享了他们的支教经验。

支教中,儿童是主要服务对象,如何做好儿童管理与教学是支教队员最突出的参训需求。陶校友张浩然了解到本次支教培训班的需求后主动响应,她以自身近三年教学经验从课程设计、课堂教学到学生管理,为同学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思路与实用技巧。

WPS拼图5.png

经过一天的知识输入,在最后的团队共创环节,同学们转变为知识输出者。基金会李梦楠老师带领来自不同学校伯藜支教团的同学们分成小组,围绕支教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头脑风暴解决方案或应对策略。各组纷纷提出创新思路,有的聚焦于提升教学质量,设计互动性强、寓教于乐的教学活动;有的则关注团队协作与心理辅导,探讨如何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心理支持系统。

图片 15.png

结业仪式上基金会副秘书长江君为同学们送上行前寄语,他表示:希望同学们能够将今天学到的知识与经验运用在支教中,把每一份热情与努力都投入到即将开始的支教工作中去。支教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心灵的触碰,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这次机会,用心去感受、去体验、去成长。在未来的支教路上,愿大家能够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用实际行动诠释“伯藜精神”,预祝所有支教团取得圆满顺利。

图片 14.png

至此,2025年伯藜支教培训班顺利结束,此次培训不仅为即将踏上支教旅程的同学们提供了全面而实用的指导,更为他们搭建了一个交流学习、共同成长的平台。带着这份收获与感动,同学们将满怀信心地踏上支教之路,用实际行动传递爱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