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记忆·粽香
发布时间 :2015-06-14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端午未至,但想起它,脑海中翻涌过的便是这些朗朗上口的歌谣。

    其实我不过端午节已经很久了,记忆里那些有关端午的场景早已模糊不清,我以为我将它忘了个干净,可今天想起它,那些遥远的画面却像电影一样一帧一帧撞进我的心里,掀起滔天的大水,一下又一下地拍打着我淡漠的心,直至那些甜蜜温馨的感觉重新流回我的心海。

    小时候,大人们都说端午纪念一个伟人的节日,那位伟人为国家做了很多,因小人谗言得不到君王的信任,遭到流放,于是愤而投江,人们敬仰伟人,所以才有了端午节来纪念他。可小孩子哪管这些,端午节到了,就有粽子吃喽,就有好看的丝线挂啦!端午节到了,那是我们小孩子不可多得的快乐啊!

    河畔边的艾草被我们摘的七七八八,暖风一吹,摇摇荡荡,微微弯的叶子似在责备我们调皮的行为……仍记得那时天气很好,阳光明媚,孩子嬉戏欢笑的声音仿佛还在耳边,大人们的呼唤也是那样清晰“回家啦,包粽子喽”,听到呼唤的猴孩子全都一窝蜂跑回家,淘气的孩子并不是惧怕大人的责骂,只是舍不得那香香的粽叶,那用爱包裹的粽子。

    一大盆的箬叶被整整齐齐地放在清水里,泛着绿绿的光,它的旁边放着淘好的糯米,一颗颗,白亮亮的。最后红枣也备好了,红红的映着人们开心的脸庞。开始包粽子了,奶奶说,洗洗你的小手,孩子笑嘻嘻看着奶奶布满“沟壑”黝黑粗糙的手,又伸出自己白白嫩嫩的手,天真地说:“奶奶,你的手比我更脏。”奶奶总是慈爱地笑了笑,并不言语。单纯的孩子哪里知道那是岁月风霜留给奶奶手的记忆,不过她总会知道的,这是早晚的事。

    晶莹的米粒被小心地放进卷着的箬叶里,中间再放一个甜甜的枣,白白的细线一圈又一圈紧紧地包裹着这个美丽的艺术品。奶奶的手虽然不美丽,但是一个个漂亮的绿绿的四角粽确是诞生在奶奶手中,在孩子的眼中,奶奶的手是神奇的,是美丽的,无关外貌。

    看着奶奶灵活地包着粽子,孩子已经不能忍受只是作为观望者。得到奶奶的默许,孩子带着好奇心开始了她的“创作之旅”,然后米粒飞了,粽叶破了,线打结了,孩子噘着嘴,奶奶咧嘴笑了,笑骂一声“小淘气”。孩子闹小脾气了,不包了,反正有奶奶包。一年又一年的端午,后来就吃不到奶奶包的粽子了,妈妈不会包粽子,长大了的孩子也不会,于是家里没人包粽子了,以后的端午是没有奶奶粽子的端午。

    绿粽子下锅了,它们解放了,孩子的馋虫也终于解放了。绿粽子在滚烫的热水里上下翻滚,馋虫也在肚子里上下翻滚。水越烧越热,粽香越来越浓。孩子心里想,好了,应该好了。趁奶奶不注意,飞快地掀开锅盖,拎起一个粽子,扔在锅台边。小心翼翼耐着烫,龇牙咧嘴地咬了一口,没有想象中的酥糯香甜,米粒还是硬的,粽子还没熟!奶奶瞧见了,无奈地笑了“馋猫嘴”。

    傍晚,爷爷回来了,一起带回来的还有五色彩线。一束五股线,红色最耀眼,黄色最明亮,蓝色深沉,白色剔透,绿色呢,当然像绿粽子啦。五色线是这样好看,完全满足了孩子臭美的欲望。在美的面前,连香香的粽子也被放在了一边。孩子眼巴巴地望着爷爷,爷爷细心地把一束线剪成几段。先是在脖子上松松地饶一圈,下端打个漂亮灵活的结,留着长长流苏。然后是手腕,脚腕,全都是斑斓的五色线,就算是得到了爷爷肯定的赞美“美得很”,也不愿放下镜子,直到奶奶呼唤吃粽子,才不情不愿停止臭美。

    小方桌已然摆好了,桌子上面放的当然是孩子最爱的绿粽子,还有一小碗白糖,几双筷子。剥开一层一层粽叶,粽香越剥越浓,里面的糯米清楚地呈现在眼前,蘸一下碗里的白糖,咬一口粽子,凉风赶走了暑热,那滋味甜到了心里。小猫在脚边喵喵地叫唤,远处栅栏里关着叽叽嘎嘎的鸡鸭,身旁的爷爷奶奶还在谈论着今年的粮食作物收成……风还在吹,吹得粽香四处飘散,它会飘到哪呢?我也不知道。

    好些年没闻到那样浓烈的粽香了,我多希望旧时光里被风吹走的粽香能重新吹回我的生命里,让我再戴一次记忆里的五色线,摘一次艾草。这一次一定要做一个乖乖的孩子,不淘气,好好学习包粽子,完完全全把记忆里的味道传承下去,让那引人怀念的粽香永永远远地飘散下去。

    棕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

    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

    处处都端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