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9日,南通大学伯藜学社在综合楼304举办了我与信仰对话之“燃青春之火,筑红色之梦”座谈会,南通大学伯藜学社指导老师刘逸巍、助学办徐仁成老师出席了此次座谈会。
座谈会伊始,陶学子们在刘老师的带领下共同学习习总书记的回信,重温“中国梦·青年梦”的深刻内涵,更加明确自己所担负的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政法大学时对大学生们提出“励志勤学,刻苦磨炼”八字箴言,要求我们成为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无愧于青春和时代的有为青年。社长崔泽旭现场朗读习总书记的回信,让每一位负责人感受习总书记对参与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的支持。

初读习总书记的回信,我们就有过很多的感悟和心得体会。重温回信,更是让我们深思。学生代表胡芳娟、陈红英、管庆会对此次的阅读回信发表了深刻的见解,她们从自身的过去、现在、未来以及创新和创业的多个角度来阐述读此回信产生的感悟。
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为了更好地了解彼此的观点,相互学习,陶学子们每个人都发表了自己的内心感受。虽然每个人的表达方式不同,但是其中所蕴含的理念都是一致的,都希望明确自己的职责与目标,追忆红色历史,并以此为信仰,为学社发展出谋划策,在活动中不断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立志是奋斗的原动力,是理想的定心盘”,无论是作为团组织的一部分还是作为陶学子,我们都要有理想、有信念。

青春点亮卓越人生,奋斗谱写筑梦之旅。追忆红色历史、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有创新精神,才能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回首伯藜学社的每一次活动,无论是在博乐学堂、童心圆一对一帮扶、衣暖童心活动还是在伯藜支教中,刘老师始终以此为出发点希望我们做好每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最后,徐仁成老师对每位陶学子提出了要求,作为陶学子,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做到四勤:脑勤—有创新精神;嘴勤—多向老师请教;手勤—勇于行动;腿勤—积极地向身边同学宣传。
此次我与信仰对话之“燃青春之火,筑红色之梦”座谈会不仅是面向学社的负责人以及全体陶学子,更是通过全体陶学子把这种信仰推广到学校,让每一位大学生都有这种信仰并以此为动力,不断提升自己,影响更多的人,让学生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