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学伯藜学社之“科研那些事”
发布时间 :2017-08-30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我们的假期已过去了一大半,两个月的暑假,六十多天的时光因为许多有意义的事情而过得飞快。这个暑假,有陶学子穿上白大褂履行医者责任,有陶学子挂职上岗锻炼自己,还有甚者,在各种艰难的环境中提升自己,帮助他人。而现在,我们将带你走近陶学子的科研项目,一起来感受他们的科研经历。

来自地理科学学院16级的陶学子——刘廷美,这是个活泼,积极向上,正能量满满的小姑娘。所以她的暑假科研项目——“土壤颗粒大小测试”相信也会趣味满满。

“小时候大家都玩过泥巴,但是你知道土壤颗粒的大小吗?不懂,没关系,让我们看看下面的数据表格。”刘廷美说,在这个实验里,虽然只是做些比较简单的工作,也是第一次与实验室亲密接触,即使还不太懂实验结果、不会做科研总结,但是在这里,她接触了以前没有学到的知识。这个暑假,她学会了样品的处理与测试,明白了做实验必须小心、严谨。这无疑对她以后再次做科研项目奠定了基础。第一次接触与科学实验相关的实践活动,刘廷美就能达到自己所预期的效果,这是一次值得回忆的实践经历。

Cache_23fe490e5759cd50..jpg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每个地区的土壤成分差别很大。通过本次的科研活动,刘廷美说,她后面要更加努力学习自己的专业——地理学。她想了解关于土壤矿物及磁性、水质的测试实验,然后自己做科研,更多地了解自己家乡的环境,为自己家乡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同样来自地理科学学院15级的陶学子易成鑫也在这个暑假做科研项目——“校园铜像周边大气降尘里重金属的含量”。这个项目需要一定的时间,而易成鑫同学所在的这个科研项目现在处于采样阶段。他们的主要思路是定期去学校里的张謇铜像周边选定六个采样点,采集地面上的大气降尘,然后整理好样品之后方可带到实验室用实验仪器分析。

Cache_4f4ddbaa624e6a05..jpg

这个看似简单的暑期实践科研活动,意义却是非凡的。这个科研的目的是通过研究校园周边的重金属含量,从而探究校园环境状况,再进一步反映出城市铜像周边环境,进而对城市的空气治理提供一定的帮助。

现在我国很多大城市都出现了雾霾现象,特别是一线发达城市。如今,空气治理刻不容缓,因为空气的质量不仅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还对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Cache_50398f0ff100c42d..jpg

并非所有的科研都是深奥神秘的,所以不一定非得是科学家才能研究。科研可以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你需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不懈探索的精神。

刘廷美和易成鑫的暑假属于科研,科研带给了他们不一样的精彩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