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7日下午13:30,南通大学——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2017年“伯藜助学金”受助学生座谈会在南通大学主校区综合楼301、304会议室分别进行。
座谈会分为两场,一是南通大学伯藜学社学生骨干座谈会,二是陶学子代表座谈会,两项会议在不同会议室同时进行。
在骨干座谈会上,基金会秘书长张利伟首先表达了此次座谈会的目的,并肯定了负责人对学社发展的努力付出。他指出,南通大学伯藜学社在某些方面做得很不错,尤其是伯藜手册、兴趣小组等方面,很值得向其他兄弟院校推广。
接着伯藜学社各负责人分别向基金会老师阐述了各部门的工作情况、培训情况、以及个人感想。他们表示,能够成为伯藜学社负责人是一件幸运的事,因为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能力,还让他们收获了物质之外的精神品质。不过,事情不可能总是顺利的,在工作中,他们也遇到了许多问题。比如兴趣部某些兴趣活动人员参与过多的问题,比如宣传部宣传力度不足的问题,比如对部门干事培养不足的问题等。张利伟秘书长对负责人提出的问题一一给出了解答,他认为,兴趣还是要根据个人意愿,哪怕把时间错开,也要尽量培养陶学子的个人兴趣,不可强求。此外,关于宣传,一定要重视起来,加大宣传力度。他说:“传承很重要,人才培养要紧抓。”同时,理事长李建伟也对陶学子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肯定,希望南通大学伯藜学社可以做得更加出色。

与此同时,陶学子代表座谈会也在顺利地进行着。会上,陶学子代表们自由发言,分别从自己的成长、感悟以及对学社和基金会的建议方面,道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念路兵同学就自身的体验特别强调,大三抑或大四因退社陶学子而增补过来的学生,与很多陶学子有很大隔阂,不能很好地融入到学社之中,因此在对学社发展方面也表现得不甚积极。为此,基金会韦巍老师指出,可以开展少数针对性活动,让这些增补进来的陶学子与其他陶学子相互磨合,以此来增进他们对学社的感情。

至此,受助学生座谈会便告一段落了。从这两个座谈会不难看出,基金会对南通大学伯藜学社寄予厚望,同时陶学子们也对基金会心怀感激。心怀感恩,处处便是晴天。望陶学子能够谨记当初的梦想,带着对学社、对老师、对学校、对基金会、对陶爷爷的感恩,迈上自己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