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8日下午,南京理工大学伯藜学社于新图书馆718室举办第五期“真人书吧”活动。本次活动的特邀嘉宾是设计与传媒 在本次活动中,李翚老师分享的主题是——我的读书生活。首先他与我们分享了他的工作经历,同时用一句话向陶学子们讲述了为何要做一名教师:“我想把我所学的东西和别人一起分享,于是:我觉得做一名教师”。

李翚老师从以下三个方面与我们分享了他的读书生活。分别是阅读哲思保持好奇之心、阅读足球赛事保持野蛮之力、阅读自己内心寻那个独立自主的我。首先是讲述的是哲思,李老师为陶学子们讲解西方的哲学以及中国的儒释道的哲学思想,哲学始于惊异,哲学产生于追问之中。此外,还介绍了几本关于哲学的较为好读易懂的书籍,在介绍台湾学者傅佩荣的《哲学与人生》时,李翚老师还就现代社会为何无法产生民国时的大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民国时期是国学与西方思想的激烈碰撞时期,因此成就了一批大学问家。而现代社会,国人的国学底子比较薄弱,很难将中西方文化融会贯通。除哲学书籍外,李翚老师还提到要读一些奇谈怪论和针锋相对,从而让自己保持宽容之心。
李老师认为体育能够增强活力、勇力、美力。老师以自己热爱足球为例,为陶学子们讲述了在生活中要保持活力,要有激情的道理。同时,李老师从中国历史的演变为我们讲述了中国国民性是怎样一步步从狼性到羊性,最后到探讨我校止戈园的含义——持戈以止戈表明,要让自己强大才能够保卫和平,以梁启超的《论尚武》,讲述了武力的重要性,要让中国人强健其体魄,文明之精神。
最后李翚老师讲到的是阅读自己的内心。阅读自己的内心,要使自己超越自卑,保持自信。保持自信的方法是努力优秀一次,寻找自己的闪光点,要明白自己是唯一的,明白自己是社会的一员,要觉解自我,融于社会,与社会同体共生。

最后进行的是问答环节,李翚老师就一些对哲学有兴趣而难于选择书目的陶学子提出自己建议,表示阅读书籍无法读懂时,应当停下来,不能死记硬背。可阅读引导类的文章。
李翚老师的分享让陶学子们对于哲学有了一定的了解,教会我们在阅读书籍时,应该怎样选择书籍,许多同学在分享过后通过各种社交媒介表示收回颇多,受益匪浅。
文:马轩 图:赵艺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