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科大伯藜学社:阳春三月,与最美好的你们相遇—伯藜学社文宣部骨干培训会
发布时间 :2017-03-21

    伴随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为期一天半的伯藜学社文宣部骨干培训会落下帷幕。

封面.jpg

    2017年3月18号上午,我校陶学子黄熙前往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参加伯藜学社文宣部骨干培训并在培训会上分享了QQ空间的运营与管理经验。本次培训旨在提升各校文宣部宣传技能,更好地完成接下来的宣传工作。

    首先进行的是一些列的破冰游戏以及拍摄文宣大家庭的合影,此后,是张利伟秘书长的开班讲话,他表示:“伯藜助学金的设立并不是为了给陶学子打上贫困的标签,而是为了尽快为陶学子脱掉贫困的帽子,帮助他们更好地成人、成才、成业,这也是基金会的使命。我们做宣传的目的是增加陶学子的荣誉感与提高伯藜学社的凝聚力。”

破冰.jpg

开班讲话2.jpg

    接下来高冰宁老师给骨干们介绍了基金会的宣传工作,她通过一张工作表向骨干们展示了基金会宣传策划部的所有工作,并对其中每一项做了详细解读。

高冰宁宣传工作介绍.jpg

    此次培训还邀请了2008级优秀陶学子赵久龙与2013级优秀陶学子朱猛飞。赵久龙从毕业以后一直在新华社工作,现任新华社江苏分社记者以及宿迁市泗洪县上塘镇党委副书记(挂职),曾在新华网上发布多篇报道。他通过一个短片—红色文案与自己所写的两篇报道作为案例为文宣部骨干们讲述了如何写好新闻稿与做好采访。他觉得:写稿选材应具有代表性,符合群体性质而又有自身的独特性,一个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应该反复地仔细阅读自己的稿件,每一次阅读都能把它改得更完美。

赵久龙.jpg

    朱猛飞目前是《国际金融报》的实习记者,同时也是扬州大学学生新闻社社长、扬州大学伯藜学社分社副社长以及新浪江苏区域新媒体运营官。在他看来,一个新闻工作者应该具有很好的新闻意识,要培养对新闻的敏感度,即要有一颗好奇心,再加上多读、多看。他觉得各学社应该多挖掘陶学子背后的故事。从一个贫穷的小山村走向大城市,每个人背后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同时各学社还应该利用好基金会与各校的宣传平台做好自己学社的宣传,必要时可以向校外投稿。

朱猛飞.jpg

    晚餐之后是22所高校中宣传方面做得比较优秀的学校做经验分享,其中包括南京林业大学陈慧关于部门制度规划的分享、我校黄熙关于QQ空间的运营管理经验的分享与淮阴工学院满其云关于微信运营管理经验的分享。其中南林的招新视频与部徽、我校关于QQ公众平台的提出与淮工微信公众号的运营方式均受到众人好评。

南林-陈慧.jpg

江科大-黄熙.jpg

满其云.jpg

    次日早上八点到十一点,在周思远老师的带领下宣传部骨干做了一些宣传工作的难点讨论。她通过带领参加本次培训的陶学子用绘制问题树与目的树的方法解决一个又一个平时令人苦恼的难题。

分组讨论.jpg

    相逢总是如此短暂,随着张利伟老师与高冰宁老师的总结发言,2017年伯藜学社文宣部骨干培训会落下了帷幕。短短的一天半,收获了满满的知识和珍贵的友谊。相信各骨干将会将自己所见所学带回学社,共同完善伯藜学社的宣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