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吴巧艳获得“十佳自立自强大学生”、“伯藜之星”等荣誉称号后,江苏师范大学很多同学都对吴巧艳的先进事迹有了一定的了解。江苏师范大学伯藜学社隆重举办了“榜样分享交流会”后,还精心策划了一次“走进榜样”的家访活动,此次活动的目的是体验和感受榜样的生活,让榜样的正能量惠及到更多同学。
寒门励志的“榜样”
6月23日早上8点,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伯藜学社的陶学子一行人在闫老师的带领下在学校南门出发前往来吴巧艳家里,一路上同学们不禁感叹苏北农村的风景无限好!当车辆从平坦宽敞的公路转入泥泞的乡间小道时,碧波万顷的稻田、一望无际的莲叶真是让人心旷神怡,鸡、鸭、鹅欢快地从小路上大摇大摆地走过,有同学说:巧艳的家应该快到了。经过同学们几次下车向乡亲们询问,终于在下一个路口看到巧艳和吴伯伯微笑着向我们挥手致意,原来他们已经等候多时了。
巧艳家的房子虽然朴素简陋,却收拾得十分干净整洁。四间低矮的小平房简单地组合在一起,中间就是一个露天的小院子。房子里的摆设很简单,小客厅里放着一张木床、一台老式电视机、一张桌子和几张椅子。巧艳的房间里更是简洁,只放着一张木床和一根挂衣服的竹竿,竹竿上挂着几件洗得发白的衣服。触景生情,让记者想到了一个词:家徒四壁。巧艳带着几个同学去忙碌午餐了,小小的客厅也热闹起来了,闫老师带着几个同学和吴伯伯在那里唠起了家常。年近七旬的吴伯伯虽然身体不太好,但是依然精神矍铄、和蔼可亲,吴伯伯说今天能看到这么多同学来到家里真是高兴,家里虽然条件简陋,但向来都是热情好客的,平时巧艳也会经常邀请同学来家里玩,希望今天大家在这里都能玩好、喝好、吃好。闫老师向吴伯伯汇报了巧艳在学校优秀的成绩和表现,“吴伯伯您尽管放心,巧艳在学校是一个好学生,在生活上勤俭节约,在学习上勤奋刻苦,每个学期在班里都是第一名,在社团里又是学生骨干,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喜欢她,将来一定会是一名优秀的人才。”吴伯伯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吴伯伯真诚地对学校和老师们表示深深的感谢。在聊天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吴伯伯常年在外地打工,家里的土地很多都承包给葡萄园了,为了供巧艳上学,他一年有10个月都在外地干活,十几年了,年年如此。吴伯伯那晒得黝黑发亮的皮肤就是他辛苦工作留下的痕迹,由于文化水平有限、年纪较大等原因,吴伯伯只能在工地上干一些重活,比如拉石子就是吴伯伯最熟悉不过的活儿。吴伯伯说:“现在多亏了党的政策好,艳在学校里经常能得到了一些资助,这帮我减轻了好多负担。虽然我们家条件不好,但是艳从小到大都让我省心。”作为一名父亲,吴伯伯说他很少对女儿说一些长篇大论的人生道理,但是女儿一直都是这么乖巧懂事。“言传不如身教”,一直以来吴伯伯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可贵精神潜移默化地对巧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巧艳和同学们去地里把蒜苗挖回家后,做菜的素材也准备齐全了,为了不给巧艳家添麻烦,同学们都自带干粮,提前一天到达的同学已经买好了馒头和部分蔬菜等食材。在狭长的小院子里呈现出一幅热闹的农家生活图,有的同学洗菜,有的同学削土豆,有的同学剥蒜苗,有的同学在切菜……巧艳则在厨房里开始生火了,从小就开始学做饭的巧艳,经过十几年的历练,现在已经拥有了非常优秀的厨艺。第一道菜是炒土豆丝,第二道菜是炒鸡肉,到三道菜是青椒炒鸡蛋……负责端菜的同学看着香喷喷的菜肴,忍不住想先吃上几口。看着“大厨”巧艳敏捷的身手、娴熟的炒菜动作,令在场的同龄人都自愧不如,巧艳一边做菜一边和老师、同学们切磋做菜的技巧。村子里的环境十分优雅,巧艳家门前的小路两旁,载着两排翠绿笔直的白杨树,郁郁葱葱的白杨树下,绿荫浓浓,凉风阵阵,真是一个避暑的好去处,于是同学们就把桌子搬到巧艳家的大门口,准备在树荫底下进餐。
在巧艳的指导下,同学们分工合作、有条不紊,午餐很快就准备就绪了。餐桌有点小,大家围着餐桌挤得满满的,席间大家有说有笑,你一言,我一语,其乐融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祝吴伯伯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树荫下进餐,极目远处的风景如画,聆听悦耳的鸟叫蝉鸣,菜肴虽简单,也别有一番风味。午餐结束后,面对杯盘狼藉的餐桌,同学们也利索地把它收拾得干干净净的。
邻居家眼中的“榜样”
午饭后,邻居家的大娘热情地邀请同学们去她家里坐坐。大娘是看着巧艳长大的,对于巧艳的乖巧懂事大娘一直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大娘说:“老吴家养了一个好闺女,这孩子从小就乖巧懂事,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孩子。有这样一个好闺女,就算日子过得苦一些心里面也是甜的。别人家又打又骂的都没法把孩子教好,但是巧艳从来都不用家里人操心。”从大娘那里,我们了解到巧艳从小学开始学习就很勤奋刻苦,由于成绩优异,每年都会获得学校的资助。高考结束那年,巧艳的伯父生病住院后,巧艳的担子就更重了,她只好把纺织厂的暑期工作辞掉,每天上午去医院照顾伯父,中午回家做家务,下午就到山上去放羊。夏天火辣辣的太阳把巧艳的皮肤晒得黑黝黝的,整个暑假她都没有半句怨言。“大学的暑假巧艳也从来不让自己闲着,她在葡萄园里找了一份摘葡萄的工作,每天都是早出晚归的,巧艳很能吃苦,这孩子真是让人心疼。”大娘动情地说。
吃苦耐劳的“榜样”
从大娘家回来后,同学们对巧艳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体验苏北农村的生活,巧艳带领着大家一起体验田间劳动:除草。除草工具的使用看似简单实则不然,有的同学从来就没有干过农活,无法很好地运用农具,所以为庄稼除起草来,笨手笨脚的,一不小心就会把田里的庄稼给糟蹋了。巧艳熟练地给同学们示范锄头等农具的使用方法,耐心地把除草的技巧教给大家。时值盛夏,骄阳似火,在认真除草的同学们汗流浃背,有同学感叹:农民的生活真不容易啊!巧艳一边割草一边微笑着说:“这点累又算什么,我暑假的每一天几乎都是在地里干活,习惯就好,劳动最光荣嘛。”听了巧燕的话语后,本来有些疲倦的同学又强打起了精神,有模有样地割起草来。“人多力量大”,在老师和同学们热火朝天的共同劳作下,田间的杂草很快就消除干净了。
闫老师说,本次“走进榜样”的家访活动,目的就是让优秀受助学生家庭感受到学校的关怀,让更多学生汲取榜样的正能量。参与本次活动的同学纷纷表示,走进榜样的生活让他们深切地感受到巧艳今天的优异成绩是来之不易的,榜样的正能量将会鞭策着他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勇往直前。“走进榜样的生活,感触颇深,既然一个秀气的女孩子可以在艰苦的环境中笑对生活,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轻言放弃。我们都应该像巧艳那样笑对困难、笑对生活。”王炳伟深有感触地说。
记者手记:她如野草般的坚韧,她如夏花般的绚烂。艰苦的家庭条件并没有把巧艳打倒,她在逆境中艰苦奋斗,心怀梦想,寻找光明。巧艳能拥有今天的优异成绩,也许是因为她比别人付出的更多,也许是因为她磨练出了吃苦耐劳、不屈不挠的优秀品格,也许是因为她一直都固执地心存感恩、相信未来······食指在《相信未来》中写道: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晖叹息着贫瘠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伯藜学社的陶学子一行人在闫老师的带领下到达吴巧燕家,巧燕的父亲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客厅里简单的摆设,衬托出家庭生活的艰苦朴素。
在其乐融融的小客厅里,闫老师带着几个同学和吴老在那里唠起了家常。
巧燕在挖蒜苗,为午餐准备做菜的佐料。
同学们虚心地在向巧燕请教做菜的经验。
勤快的女生在认真地洗碗。
由于家里的椅子不够,开饭前夕同学们去邻居家借椅子。
这位同学盯着诱人的菜肴,是不是想迫不及待地吃上一口呢?这些美味佳肴可都是贤惠的巧燕亲自下厨的呀。
餐桌有点小,大家围着餐桌挤得满满的,席间有说有笑,大口吃菜,大碗喝酒,真是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男生在帮巧燕家干一些体力活。
闫老师在教同学们除草的技巧。
在老师同学们即将返校的时候,留下了这张珍贵的合影。
(通讯员:吴秋榕 摄影:王炳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