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伯藜支教时,我们8岁啦~2021伯藜支教培训班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 :2021-05-26

2021年,伯藜支教项目重启,经过长时间的打磨准备,支教培训班全面升级。5月22日—23日,基金会为支教成员们量身打造的培训成功举办,来自15所项目合作院校的34名伯藜支教团代表相聚基金会参加了此次培训。密集而充实的培训内容旨在为即将于暑假出发的支教队员们补足公益支教所需的知识、经验、技能,构建支持伙伴网络,加深项目认识,全面提升相应的能力素养。

25.jpg

33.jpg

17.jpg

30.jpg

5月22日,培训班以张利伟秘书长的殷切叮嘱拉开了序幕。泰州学院船舶与机电工程学院学工办主任、团总支书记、伯藜学社于晶晶老师,南京晓庄学院资助管理中心肖金兰老师,以及曾经的南京理工大学伯藜支教队带队老师夏旭彦专程前来,现场分享开展支教活动的经验。本次培训受到邀请前来授课和指导的嘉宾均有丰富的支教实践经验,分别是:致远外国语小学乐山路分校王颖老师,南京医科大学2016级陶校友宋丹妮,南京林业大学2016届陶创客、爆炸实验室创办人水鹏飞。特别感谢专注于为青年支教提供优质的专业能力支持的北京益微青年公益发展中心果肉学院的陈思佳(丝瓜)老师前来分享。两天的时间里,“支教圆桌派”“支教队长说”“儿童陪伴”“安全教育”“夏令营课程设计”等模块节奏明快、干货满满,给支教队员们带来了很大的启发。

07.jpg

08.jpg

09.jpg

“支教圆桌派”环节是今年的亮点,基金会通过前期调研收集队员们的需求,整理出了许多共性问题,其中“(支教)家访的意义是什么,家访要做些什么事”“是否要跟支教地的孩子们保持联系”“非师范生队员如何更快更有效地进入教师身份、找到教学状态”都是呼声最高的问题。于晶晶、肖金兰、夏旭彦三位老师拥有着丰富的阅历和精彩的支教经历,他们对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从不同层面进行解答,解决了一直困扰着支教队员们的难题。

10.jpg

27.jpg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南京林业大学2015级陶学子付天琴、南京晓庄学院2018级陶学子肖佳恩、淮阴工学院2018级陶学子王傲、盐城工学院2018级陶学子李琦等4名往届伯藜支教队长又回到这个他们当年支教出征的地点,毫不吝啬分享宝贵经验的同时,引导本次参训队员分组参与讨论和学习,“支教初心与目标”“资源链接”“课程设计”“支教宣传”等主题也都十分契合大家的关注点。此外,南京医科大学2016级陶学子宋丹妮作为往届队长,结合自身专业知识,给大家梳理了在支教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并进行了心肺复苏(CPR)现场演示。

15.jpg

35.jpg

26.jpg

“儿童陪伴”是支教生活当中的日常,王颖老师从倾听和共情出发,教大家如何和孩子相处;更通过现场体验,直观地引导参训队员与孩子进行更加顺畅的沟通。益微青年的陈思佳(丝瓜)老师带领队员们体验《绘本》和《晨读》课程,一同探索乡村夏令营的趣味内容与框架设计。水鹏飞学长带来“爆炸盒子”少儿科学实验的现场展示,引发队员们的阵阵惊叹……此外,“开班讲话”和“项目介绍”环节解读了基金会举办伯藜支教项目的初衷、意义、历程、现阶段成果。

06.jpg

05.jpg

伯藜支教虽是短期支教却意义重大,张秘书长解读说:“伯藜支教项目是基金会‘发展型助学模式’中的主干项目,是实现‘实践赋能’的重要途径,是一个能够锻炼陶学子、提升各方面能力的难得机会。”他希望同学们在支教实践中认清自己的角色——不仅仅是学习者,更是一名服务者,鼓励大家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带到支教服务中去,陪伴乡村孩子成长。最后,安全问题也是张秘书长最为挂心的,他叮嘱队员们多多注意支教期间的安全。

24.jpg

2021年,将有15支团队的148名陶学子参与“伯藜支教”,他们的目的地分布在全国9个省份的15个乡村学校。相信通过此次培训,支教队员们能够更好地带领1,200多名当地孩子收获一个不一样的夏天,给他们一片看得到的天空,一同书写“改变”的故事。

撰稿:郭蓓蓓

摄影/摄像:无象视觉

13.jpg

14.jpg

12.jpg

28.jpg

37.jpg